了解图川
硬件服务
技术服务
科研项目
应用领域
技术资料
保护行动
首页 > 科研项目 > 政策法规 > 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

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

  • 基本概述

    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 位于上海市崇明县长江口,北起八滧港,南起奚家港,包括由崇明东滩已围垦的外围大堤与吴淞标高5米等深线围成的水域。保护区总面积576平方公里,其中核 心区276平方公里,缓冲区和实验区300平方公里。总面积27,600公顷,以中华鲟及其赖以栖息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是是中华鲟集中产 卵及幼鱼生长的水域,也是其他鱼类洄游的重要通道和索饵产卵的重要场所。

    中华鲟为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生态、文化、社会价值。中华鲟为江河洄游性鱼类,长江口是其幼鱼 及其产卵群体洄游过程中栖息时间最长和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的天然场所。上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对促进中华鲟和长江口生态环境系 统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动物

    中华鲟是一种神奇的洄游鱼类,它们在长江中孕育,在大海里成长。中华鲟曾与恐龙在同时代生活、成长,被誉为鱼类的“活化石”、“水中大熊猫”,它们不仅是“中华国宝”,而且还是世界珍宝。

    上 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简称中华鲟保护区)位于上海市的东北方,中心点距离上海市中心直线距离约 78km。中华鲟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湿地之一,也是中国为数不多和较为典型的咸淡水河口湿地。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 2、4、7、8。2003 年成立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 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中华鲟保护区内的动 物主要有鱼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和哺乳动物。共监测到鱼类 332 种,隶属于 106 科,其中软骨鱼类 16 科 34 种,占长江河口鱼类总数的 10.2%,硬骨鱼类计 90 科 298 种,占长江河口鱼类数的 89.8%;节肢动物 17 种;软体动物 9 种;腔肠动物 3 种;环节动物 5 种;棘皮动物 1 种。保护区是中华鲟等鱼类的庇护场所。
    草药
    中华鲟为溯河产卵洄游鱼类,生活史 的主要时间在中国近海与长江口度过。每年7 ~8月,即将成熟的中华鲟繁殖群体经长江口溯河而上,在长江度过约14~ 17 个月,于翌年10月中旬至 11月中旬产卵繁殖,繁殖后亲鱼即返回大海。孵出的仔鱼进行降河洄游,在中下游的浅水区觅食一段时间后,于翌年5 月中、下旬到达长江口,整个洄游时间约 6 个月,降河洄游里程 1800km 以上。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随潮汐上下游弋,逐步适应海水生活,在长江口浅滩区摄食育肥,并在 8 ~ 9 月份陆续进入浅海生活。湿地内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记录到68属132种,其中硅藻37属93种,占总种数 70.5%;绿藻 17属 20 种,占总种数 15.2%;甲藻、蓝藻、黄藻和裸藻种类相对较少。浮游植物的密度达222.42 万个 /m3。

    中华鲟保护区地处亚热 带季风气候区,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年平均气温 15.5 ~ 15.8℃,年均日照时数 1800 ~ 2000h,无霜期 254 天,年平均降水量 1083mm,年平均湿度80%,年均蒸发量 1300 ~ 1500mm,年均雾日50 天以上,年平均风速 3.7m/s。

    中华鲟保护区地处长江入海口,东临大海,西接长江,水量充沛、恒定;属于中潮岸带,是长江口北港和 北支水道落潮流和崇明岛影区缓流的堆积地貌区,属涨势向东和向北的淤涨岸,主要为潮下滩。底质主要有细沙、粉沙质细沙、细沙质粉沙、粉沙和黏土质粉沙等多 种类型。土壤多为沙质土,可以分为滨海盐土类和潮土类两大类型。

    中华鲟保护区主要受长江径流、潮汐、和风暴潮控制,属非正规半日浅海 潮,多年平均潮差 2.43 ~3.08m,最大涨潮差 4.62m,最大落潮差 4.85m,水深 5m 以内,年均水温 17.01 ~ 17.4℃,8 月最高,平均水温 5.6 ~ 6.7℃,波浪以风浪为主,涌浪次之。水体营养物质丰富,水质良好,pH6.57 ~ 8.38,盐度 0.535% ~ 1.179%,DO 含 量 6.63 ~ 10.09 mg/L,COD为1.22~2.78 mg/L, 无机氮0.067~0.272 mg/L。多年平均径流量约 9600 多亿 m3,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

    中华鲟保 护区既是濒危物种中华鲟幼鱼唯一的“幼儿园” , 又是中华鲟产卵亲体特有的 “待产房” 和 “产后护理场所” ;是中华鲟生命周期中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的天然场所,也是种群最易受到伤害的场所,同时也是其他鱼类洄游的重要通道和索饵产 卵的重要场所,是全球重要的生态敏感区,有着很高的保护价值。

     

文档下载Download

相关文章Related Posts

热点话题Hot Topics

"生物探针"----大型海洋动物作为移动的海洋监测平台


        Vemco 移动收发器 (VMTs) 是一款新型标记,包含标记和接收机的双重功能,可以固定在大型海洋食肉动物身上,比如海豹,将大型海洋动物作为移动的海洋监测平台,大大扩展了VMT接收机的超声波接收范围,由于它会追逐其他标有声学标记的海洋动物,因此科学家以此可以研究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 2012 年,OTN、Vemco 和海洋哺乳动物研究所三方合作,在塞布尔岛研究灰海豹。VMT通过蓝牙通讯将数据传送给灰海豹身上的卫星标记,然后卫星标记通过卫星,将数据以及运动轨迹实时回传办公室。到目前为止,75台 VMT 收集了7类其他标有Vemco声学标记的物种数据,有大西洋三文鱼、 鳕鱼、 蓝鳍金枪鱼、 大西洋鲭鲨、 蓝鲨、 美洲鳗和雪蟹。

 

        气候变化和海洋的长期变化将改变捕食者利用他们环境的方式,作为探针数据可以自上而下的显示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商业鱼类种群的影响。这些数据和相关的被OTN探针和水下滑翔机捕获的季节性海洋学数据的深入分析,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海洋动物和他们的猎物如何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他们的环境。